附件5
2025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典型分享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单位名称:湖南文理学院
项目主持人:刘良国
团队成员:贺江 王伯华 罗丛强 曾春玲
项目研究背景
2020年8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函〔2020〕16号)提出,经过四年左右时间,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其目的在于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21年1月,湖南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强调,各有关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战略和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造就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近年来,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本项目以湖南文理学院,开展了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
本项目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基于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地方相关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专业优化与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实践,旨在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本项目研究,探索达成产业学院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和岗位需求的有效融合;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
主要工作举措
本项目重点围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达到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产业岗位需求有机对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1.针对产教融合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开展了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一是构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2.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专业为例,开展了产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多专业参与,产教深度融合;二是项目教学,突出实践为先导;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培养扎根地方创新人才。
3.立足湖南文理学院新农科建设,对农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如农学专业作物生物信息学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建立大案例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多元化考核等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模式建设与实践;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室内实验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和团队师资优化等方面的系列改革与实践,构建了“3+1”教学模式体系,实现该课程的有效教学。
4.合成生物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2022年6月,湖南文理学院与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学院聚焦生物制造、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多专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了跨不同组织、跨教学院系、跨学科专业的协同育人平台。以此为基础,湖南文理学院与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湖南新长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祥民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基础上,于2024年10月,成功申报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学院以服务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5. 合成生物产业学院“新合新”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现代生物科学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取得的工作成效
1.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探索建立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产教融合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双师型”教师的打造、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等三大方面,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2.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专业为例, 从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的视角更新产业学院育人理念, 通过对当地产业需求的调查研究, 实施校企协作上下贯通、内外兼顾的教学方式, 探索建立产业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3.以湖南文理学院新农科建设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建立新农科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农学专业作物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与实践、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课程“SP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水产养殖学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4. 建成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并成功申报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学院成立于2022年6月,是聚焦生物制造、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与相关企业联合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则是以服务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目标是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端智库、湖南合成生物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在湖南具有示范地位、在全国具有突出影响的现代产业学院。
5. 建成一套合成生物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新合新班人才培养方案。
6.主编出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材《动物生物学实验》(第2版)1部。
特色和创新点
本项目通过产教融合,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务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缩小了教育与产业的差距、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人才,提高对口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其创新点如下:
1.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立与实践:一是构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2.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水产养殖学等农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立与实践:如农学专业作物生物信息学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建立大案例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多元化考核等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模式建设与实践;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室内实验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和团队师资优化等方面的系列改革与实践,构建了“3+1”教学模式体系,实现该课程的有效教学。
3.合成生物产业学院“新合新”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立与实践: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