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2025年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
2025-03-18 15:20   审核人:   (点击: )

2025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典型分享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名称: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

单位名称: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项目主持人:彭伟

团队成员:张运生 胡丽丽 彭婷

 

一、项目研究背景

         2017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为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管理,梳理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挖掘其思政育人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结合的目标。《中学生物教学论》是生物教师培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三年级开设。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为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问题。学生通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实训,掌握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包括对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科学教育理论的应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并用以指导教学,能够认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岗位要求。更重要是的是通过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 及认真、求实、勤奋的学风。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教 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认同感。

此外,课程思政与教育类课程的融合也是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是依据各级认证标准,

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机制,通常由教育部授权给专业的教育评估认证机构来执行。其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持续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自认证实施以来,各高等院校始终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OBE)、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深入研究并构建了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评价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从而开启了师范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之旅。这些研究加强了对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在“毕业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政治素养和师德教育的要求,即“师德规范”。为了适应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以便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好老师。

二、研究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

1、分析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探索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3、构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框架

 

三、主要工作举措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程思政和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现状。

  2.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程思政和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现状。

  3. 团队备课:集体进行备课,思考和优化教案,讨论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和创新点。

  4. 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视频录制,调查学生的上课效果,参加教学竞赛,通过反馈进行教学法反思和优化,检验教学成果。

四、取得的工作成效

  1. 重新修订符合师范认证要求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针对性的在教学大纲中重新设立课程目标以及相应的支撑内容,让课程逻辑性和课程考核评价更加清晰合理。

  2. 挖掘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思政元素,并选取典型案例作为主要的思政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比如第一章中学生物课程,以“两弹一星”,华为等新旧案例突出教育要掌握在中华民族自己手中,培养国家栋梁,功在千秋,从而树立学生对教师身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3. 教学案例视频录制,并参加校级思政教学竞赛。完成实践教学过程,邀请专家集体听评课,邀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参加校级思政竞赛获得二等奖。

  4. 教学论文,集体备课成员一起发表教改论文一篇。

五、特色和创新点

1深度挖掘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不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宏观层面,更注重从生命观念、科学精神、生态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更贴近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2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结合中学生物学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避免生搬硬套和说教式灌输。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