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2023年教学改革典型案例】面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师范课程体系改革
2024-01-08 15:03   审核人:   (点击: )

附件5

 

2024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优秀典型项目成果简介

 

项目名称:面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师范课程体系改革

单位名称:湖南文理学院

项目主持人:向绪言

团队成员:曲孝海 邹庆云 梅汉飞 周启元

 

一、项目研究背景

 2016 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自此以后,核心素养被学术界和教育一线逐渐重视起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是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技能,还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综合性表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研究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

构建面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探索适合于地方高校数学师范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任务: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其培养定位都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进行。按照师范认证的理念,就是要根据师范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达成和发展成效,反向设计其课程体系。

主要思路:

一是依托“基地”,协同探究转型背景下本科院校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框架。通识教育核心素养要基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数学专业核心素养主要依据目前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标准,并做适当反思调整,教育教学核心素养要面向现代教育事业的需求,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协同探究,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框架。

二是依托“基地”,构建适合于地方院校数学师范专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核心,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和自主创新学习五类课程模块组成。教师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应用等,选修课程开设的涵盖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教学艺术、班主任工作、教师美学等内容的课程;自主训练主要包含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形体等涉及教师基本能力方面的内容。在满足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训练,使师范生能够迅速适应教师的职业需要和专业化发展需要。构建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改变师范类学生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薄弱的现状。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根据师范认证的理念,地方高校师范类数学专业要对接地方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地方基础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适切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二是通过校地合作,构建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新模式。为培养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地方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深度“校地合作”,形成“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制度。包括:通过校地合作,改革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改革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模式,改革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实践教育形式,改革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反馈机制。

三是构建良好保障机制,确保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成效。一方面,加强学术理论基础建设,构建良好专业和师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学术理论基础建设,构建良好专业和师资保障机制。

 

四、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是构建了适切地方本科高校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从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革命、实践教育改革、课程考核改革与面向地方社会服务等全方位进行整体设计与创新。课程更加注重初等数学理论的培养,加大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贯通,并且重点面向中学数学服务,加强数学师范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三大学科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师范技能竞赛)为主线,与基地中学协同探究,构建了适切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的一条路径选择、一种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与中学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课堂教学革命、实践教育、面向地方社会服务。

最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约36%)、数学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理论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约33%)、教师教育课程(约10%)和集中实践课程(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约21%)等模块构成。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训练和实践教育课程等,这类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强化其实践教学能力,让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其工作岗位。

二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明显提高。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生在大学生三大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一方面,学生获奖数量多、质量高,获得国家二等奖近10项、省级一等奖20余项,位于湖南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另一方面,学生整体受益面大,近5年学院组织将近 500 人参加培训,学生通过培训和竞赛提升了数学素养。再比如,师范类数学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以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的通过率均位于全校之首。

三是毕业生就业能力以及就业成功率显著提升。就职于各级各类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其专业本领和教师职业技能都十分过硬。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 94%以上,其中 80%的毕业生直接进入中学数学教师岗位工作,专业对口程度高。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跟踪抽样调查发现,毕业生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度高,愿意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就业满意度较高。

 

五、特色和创新点

  创新点:

1)突出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以数学竞赛为夯实数学基础的主线,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培养数学创新应用能力的主线,以师范技能竞赛为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的主线,三条主线联动,形成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引领线。其中,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着重培养数学学科“六核”素养,师范技能竞赛着重培养教师教育素养。同时也探索出了地方本科高校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从具体实践来看,有一系列创新成效,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获奖人数日益增加,受益面扩大。

2)突出“师范”应用型。与“基地”依托学校合作,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面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更加突出数学教师教育课 程和集中实践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更加面向现代中学教师教育事业。从具体实践来 看,有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本专业率先给每位学生发一块小黑板练习粉笔字;由数学院率先实行校县合作 1-2 学期“顶岗式”实习,目前已占每届学生 80%比例左右,高校、学生、中学及地方政府多方受益。

3)突出 OBE 理念。根据毕业要求(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点是针对数学学科素养毕业要求,即根据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目 标达成和发展成效,反向设计其课程体系,主要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总体特点, 坚持“健身”与“瘦身”相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来进行。

项目特色:

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面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所有课程模块和课程的开设均是为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为了达成培养目标;本次改革紧扣数学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符合教育部对师范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还助力地方基础教育和赋能乡村振兴。将数学师范专业核心素养置于师范认证 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基础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需要。本研究和改革实践不仅为数学师范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出贡献,也为各基础教育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任职5年毕业生中多数成为优秀教师,助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还为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地方高校的智慧和力量,例如,湖南文理学院参与《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湖南省卷)蓝皮书撰写工作,两次获《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蓝皮书编写单位“突出贡献奖”。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