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
关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根据学校教学型的办学定位,现就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制订本意见。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学校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根据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和处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从有利于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专业对口就业率等方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指标,实行激励或淘汰机制,充分调动全面、全员、全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扎实工作的积极性。
各学院应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建立以学院院长为总负责人的有效机制,定期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问题,针对本院专业特点和社会需要制定详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本专业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从学生基本素质考核、专业应用能力、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专业对口就业率等方面狠抓落实。
2.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条件,造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教育环境。一是今后五年学校将连续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投入不少于600万元建设经费,用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先建设跨专业跨学院的共享程度高的实验中心、语言实验室和教学多媒体教室。二是加大图书电子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快捷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3.采取强有力措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尤其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访学或到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继续推行“一帮一”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教研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4.建立灵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相对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设计动态人才培养方案,在保持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通过专家论证,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或方向模块课程,增加专业应用性课程或应用性内容比重。同时,尝试制订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一个短学期,强化学生个性拓展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
5.强化实践教学,狠抓集中实践环节的深度监控和分段考核。集中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将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适当增加集中实习尤其是教师教育等专业实习比重,将组织专家以现场指导、访谈等形式对集中实习进行全覆盖式的深度监控,对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分段考核制,真正使集中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6.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一是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增加“三性”实验比重,各专业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基础课、专业课“三性”实验比重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二是将能独立考核的实验课单独设置,并集中在短学期集中教学。三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实验预约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并按校选课标准补助教学工作量,确保学生实验的时间和质量。四是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培养。
7.鼓励教师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尤其要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将加大对以教研室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力度,从经费投入、申报省级及国家级立项课题和成果等方面予以倾斜,保持省级以上课题立项率,以此促进教研室凝练教学研究课题和孵化教学改革成果,力争在今后几年内产生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3项,并再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8.继续推进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加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环节,加强交互式教学与训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作适当调整,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理论教学尝试以专题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计算机基础课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二是学校将新建4个以上高标准机房和语言实验室,确保英语交互教学与教师网上辅导答疑和计算机上机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9.积极推进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是各专业要注重学生应用性、技能性及学习过程的考核。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考分离,在已建成公共基础课程和精品课程题库基础上,每年再建50门以上课程的试题库,力争3-5年使特色专业的全部考试课程、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尝试大学英语听、说单独考试,并将其在期末课程考核中的比例提高到30%—40%。
10.大力推进教材建设,积极建立校本规划教材建设新机制。学校将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整合与优化教材内容,编写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今后几年,学校将推出15部左右用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校本教材,从现在开始,每两年推出五种左右校本规划教材,并投入使用。
11.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扎实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与省内高校合作,建立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学生跨校选课并互认学分;放宽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对选修课的折抵限制,将最高折抵学分由原方案6个学分提高到8个学分。
12.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自身的作用,利用寒暑假和短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部分和学生操行评定进行考核,培养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O一O年三月十四日